原文作者:申孟哲 刘少华 宣布时间:2015-03-27
“与其他生长中国家相比,中国可能是唯一从‘借鉴型经济体’生长为具有自力研发立异能力的经济体的国家。”克日,德国著名经济学家、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理论史终身教授贝尔特拉姆·舍福尔德揭晓看法说。
“模拟—吸收—立异”,向来被以为是生长中国家向蓬勃国家学习并赶超的最便捷模式。那么,在“工业4.0”时代来临之际,中国又该怎样捉住历史的机缘,真正实现从“工业大国”到“工业强国”的跨越,在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力?
从“拿来主义”到自主研发
3月中旬,在印尼最东边的东努省古邦市,刚下飞机坐上大巴的本报记者,就被一面硕大的OPPO广告牌吸引了。在这座清静的海滨都会里,随处都能看到中国智能手机的店面和广告。几天后记者来到菲律宾,也有同样感受。在首都马尼拉最大的阛阓“SM亚洲商城”,华为、遐想、OPPO等中国品牌的柜台前都有络绎一直的主顾。亚洲商城的伙计告诉本报记者,中国的手机“很好卖”。相关于苹果、三星等国际品牌,中国智能手机价钱低、系统顺畅、质量好,正以高性价比受到外地主顾的接待。
智能手机只是“中国智造”的一个缩影。不到10年前,以手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,还长时间被“山寨”的标签所困扰;而团结国机构天下知识产权组织3月19日的报告已经显示,2014年,中国华为是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,中兴通讯排行第三。而在已往的2014年,中国天下的专利申请增量也位居天下第一。
被誉为“中国新手刺”的高铁、航天等,更是以优异的性价比、优异而稳固的性能体现,在天下装备制造业中打出了一抹“中国亮色”。要知道,在这些领域,中国一经模拟和吸收了德、日、俄、美等国的手艺,并加以消化吸收,最终结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硕果。
正是这样的体现,让《经济学人》对中国感应乐观。该杂志3月14日的封面报道说,许多人都理所虽然地以为,到了一准时间,中国就会因后劲缺乏而将制造业的“接力棒”交给其他国家,让各人轮流坐庄制造昌盛;但事实恰恰相反,“中国把‘接力棒’捏得更紧了”。
今年的政府事情报告,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看法引发外界热议。3月25日,国务院常务聚会会议指出,落拭魅这一战略,关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,使中国制造包括更多中国创立因素,更多依赖中国装备、依托中国品牌,增进经济坚持中高速增添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,具有主要意义。
中国必需“自己来”
“若是中国真正想成为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国家,就必需勉励立异。中国要放弃只是模拟西方的做法,必需‘自己来’。这是一个不可阻止和自然会爆发的历程,这可以将中国转变为一个立异型经济体,这个经济体会更依赖海内的立异工业,更依赖小我私人以及民营企业的创立力。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·菲尔普斯如是说。
从山寨式的“拿来主义”到“自己来”,不但具备手艺自主的国家战略意义,更有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手艺含量和附加值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意义。事实上,在汽车、智能芯片、清洁能源手艺等领域,中国和国际的手艺差别依然保存,要真正实现“中国智造”,依然“道阻且长”。
因此,25日的国务院常务聚会会议就提出,要顺应“互联网+”的生长趋势,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,重点生长新一代信息手艺、高等数控机床和机械人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手艺船舶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新手艺。
“各人知道我们现在许多工具都是外来的,可是新的机缘来了,不管从手艺、商业模式照旧组织模式上,新一轮的工业革命里,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,需要锐意立异。我们国家一直在坚持立异驱动,只有这样才华实现经济的突跃式生长。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体现。
(本文章摘自3月27日《人民日报外洋版》)